孙权称帝后只追封孙坚为皇帝,却无视孙策,为何如此忘恩负义?

开宗明义:孙权不追封孙策为皇帝是对的!很多人认为,孙权的江山从哥哥孙策手上继承而来,当上皇帝后却不给哥哥加帝号,太忘恩负义 。这是典型不了解古代礼法的观点,孙权这么做是对古代礼法的严格执行 。


孙权称帝后只追封孙坚为皇帝,却无视孙策,为何如此忘恩负义?

文章插图

首先我们要理解,古代开国之君为何要追封先祖 。追封不是为了给祖先贴金,它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庙祭礼仪,二是明确嫡系传承关系 。

祭祀在今天已经淡化为精神寄托,在古代它却是人类最重要的活动 。皇帝可以把朝政大权交出去,唯独祭祀的权利轻易不能托付他人 。万一哪一天大家发现,皇帝没有出席祭祀典礼,一定是皇帝健康出了大问题 。那个代行祭祀典礼的人,肯定是皇帝指定的接班人 。

当年武则天举行万象神宫祭祀典仪,让武承嗣行“亚献”之礼,人们立刻明白了:女皇想把皇位传给之子武承嗣 。由此“挺李派”和“挺武派”的斗争,变得更加白热化 。


孙权称帝后只追封孙坚为皇帝,却无视孙策,为何如此忘恩负义?

文章插图

祭祀为什么重要?因为它是皇帝与天地神灵、祖宗神祇沟通的方式,江山永固全仰仗他们保佑,除了天子谁也没那个权利 。

其中庙祭就是祭祀祖先,有严格的程序,不是谁都有资格接受祭祀的 。礼法规定,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士大夫三庙 。天子七庙是指哪七庙呢?开国之君占一席,有重大历史贡献的先祖占一席,加上现任皇帝向上五代祖先,合计七人,接受现任皇帝祭祀 。

那么,孙策能不能接受孙权,以及孙权的子孙祭祀呢?肯定不能啊!祭祀只能对自己的直系祖先,不能祭祀兄弟,或者旁系先祖 。所以,古代礼法中有一条规定:兄弟不相入庙 。意思是,假如哥俩都做了皇帝,只有一个可以入庙接受后世祭祀 。


孙权称帝后只追封孙坚为皇帝,却无视孙策,为何如此忘恩负义?

文章插图

所以,一般情况下,不大会出现兄终弟及的情况,假如哥哥无子,就将弟弟的儿子过继给哥哥继承皇位 。除非弟弟岁数也不大,还没有生儿子,或者儿子太小,只能弟弟即位 。这种情况下就叫做“嫡系转移”,哥哥就惨了,将来不能入庙 。

假如孙权追封孙策为皇帝,孙权和他的儿孙们,又不能祭祀孙策 。另一方面,孙策的亲儿子被“抢走”了爹,他也不能祭祀孙策 。结果就导致孙策虽然头戴皇冠,实际上没人祭祀,成了孤魂野鬼 。

当年汉哀帝想给亲爹定陶王立庙,大臣就以这个理由反对 。意思是,你汉哀帝已经被过继给汉成帝,负责给汉成帝祭祀,就没法给亲爹定陶王祭祀 。本来定陶王的其他儿子可以给他祭祀,你如果给他立庙,别的儿子也不能祭祀他了,不是把你生父搞成孤魂野鬼吗?


孙权称帝后只追封孙坚为皇帝,却无视孙策,为何如此忘恩负义?

文章插图

这个逻辑听起来很乱,但却是个很严肃的话题,它跟古代继承法则有关,即嫡系是唯一合法继承人 。

皇帝们妻妾满堂,儿女成群,如果不界定好继承法则,每个人都对皇位垂涎三尺,国家还不被打成烂桃子?所以,嫡系传承法则非常重要,它是政权稳定的基础 。

假如孙权追封孙策,那就很麻烦了,孙权和孙策谁是嫡系?如果孙策是嫡系,那么请将皇位还给孙策的儿子 。


孙权称帝后只追封孙坚为皇帝,却无视孙策,为何如此忘恩负义?

文章插图

所以,孙权只能将哥哥孙策追封为长沙王,确认他是长沙王嫡系始祖,接受他的子孙后代永世不绝的祭祀,而不能“掺和”到皇家嫡系里面 。

这种礼法虽然很不符合人性,但是为了政治稳定,只能如此 。因此,我们不能用“忘恩负义”这个道德眼光,粗暴地看待古代礼法 。


孙权称帝后只追封孙坚为皇帝,却无视孙策,为何如此忘恩负义?

文章插图

其他网友观点

不追封很正常,追封了才不正常 。

先说一个史实:孙权称帝的时候,追谥他父亲是皇帝,哥哥孙策是长沙桓王,而他的爷爷孙锺是孝懿王,孙权的四个儿子没有封王 。

也就是说,孙权的爷爷也只是仅仅追封为王,孙权的儿子当时甚至没封王 。

写《三国志》的陈寿说孙权小气,也有的人分析孙权阴险,不给他哥追封皇帝,说他是渣权,这些观点可以说是吹毛求疵,无视常理的 。

什么叫常理?

常理就是一般性的规律 。

那么, 从秦朝到三国时期,有哪个人做了皇帝之后,追谥自己的哥哥为皇帝的吗?

还真的没有 。

(图片:影视剧中的孙策)


孙权称帝后只追封孙坚为皇帝,却无视孙策,为何如此忘恩负义?

文章插图

为什么不能追谥?

因为皇帝是一国之本,具有唯一性,排他性,历代开国皇帝一般会追谥自己的老爹为皇帝,那是血脉相承,人之常理,无可厚非的 。

而追谥自己的兄弟为皇帝,是不合常理的,假如皇帝要是有几个兄弟呢?难道都要追谥为皇帝?

追谥为皇帝之后,那么这个被追谥的皇帝如果有儿子呢?有孙子呢?

怎么办?

任何人只要有了皇帝的名分,后代就有了做皇帝的资格,那皇位怎么办?岂不是乱了套?

【孙权称帝后只追封孙坚为皇帝,却无视孙策,为何如此忘恩负义?】孙权追封孙策为王的时候,孙策还遗留有一子孙绍,如果孙权把孙策追谥为皇帝了,那么孙绍怎么办?

且不说孙绍无形中就有了做皇帝的资格,孙绍本人也会有非分之想,一些大臣也会有想法的 。

有人说,正是因为孙权考虑到这些,才不追谥孙策为皇帝,这是他的阴险之处 。

这哪里是什么阴险?这是常识,是常理,好吧 。

也有的人说,孙策功大,理应追谥为皇帝 。

孙策为江东立下汗马功劳,这个不假,但是这是他老爸孙坚,弟弟孙权父子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

如果以盖房子比喻的话,孙建孙策父子俩是奠基人,而真正盖房子的是孙权 。

看看孙权接手江东之后,做了哪些事吧 。

孙坚,孙权的父亲,在193年左右 ,被黄祖部下杀死 。


孙权称帝后只追封孙坚为皇帝,却无视孙策,为何如此忘恩负义?

文章插图

孙策,200年左右被许贡门客袭击重伤而死 。临死前,对孙权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 。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


孙权称帝后只追封孙坚为皇帝,却无视孙策,为何如此忘恩负义?

文章插图


孙权称帝后只追封孙坚为皇帝,却无视孙策,为何如此忘恩负义?

文章插图


孙权称帝后只追封孙坚为皇帝,却无视孙策,为何如此忘恩负义?

文章插图


孙权称帝后只追封孙坚为皇帝,却无视孙策,为何如此忘恩负义?

文章插图


孙权称帝后只追封孙坚为皇帝,却无视孙策,为何如此忘恩负义?

文章插图


孙权称帝后只追封孙坚为皇帝,却无视孙策,为何如此忘恩负义?

文章插图

孙权(182-252)在200年接位,当时年仅18岁,而孙家地盘只有六郡而已 。孙策一死,除了吴郡,会稽、丹杨、豫章、庐陵、庐江五郡全部叛乱,孙权经过四年才平定叛乱 。


孙权称帝后只追封孙坚为皇帝,却无视孙策,为何如此忘恩负义?

文章插图

203年,孙权平定山越 。208年,孙权灭黄祖,收甘宁 。夺江夏领土 。同年,孙权联合刘备,在赤壁之战大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基础 。

209年,孙权派周瑜平南郡 。210年,孙权定交州 。211年,治所迁建业(今天的南京) 。

213年,曹操率大军攻孙权,“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谓‘生子当如孙仲谋’” 。(《三国志》)随后曹操攻东吴的濡须,孙权亲自迎战,两军长江对峙一个月,不分胜负 。

214年,孙权亲征皖城,派兵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之后和刘备平分荆州,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土地给了孙权 。

217年,曹操伐吴,孙权派吕蒙迎战,曹操退兵 。孙权又派陆逊降服丹阳、会稽等三郡山越,得到精兵数万 。

219年,孙权杀关羽,夺荆州 。

222年,派陆逊败刘备 。曹军攻吴,要孙权的儿子孙登为人质,孙权不肯,就联合刘备结盟 。同年,孙权自立吴王 。228年,孙权大败曹休 。

229年,孙权称帝,追谥父亲孙坚为武烈皇帝,其子孙登为皇太子,追封孙策为长沙桓王,孙策子孙绍(200-?)为吴侯,后来改封上虞侯 。

241年,孙登去世,病死 。

242年,孙和为太子,同年,立孙霸为鲁王 。百官要册立皇后和四王,孙权不立 。

250年,废太子孙和,赐死孙霸,立孙亮为太子 。

252年,孙权立原太子孙和为南阳王,五子孙奋为齐王,六子孙休为琅琊王 。同年,孙权病死 。

可以看到,孙权接手江东的时候,孙家父子只是有了一个地盘而已,相当于房子只打了一个地基,其后东吴的开创守成,可以说全部是孙权带领将士奋斗的结果 。

孙权主要做了哪几件大事?

一是灭了黄祖,为父亲报仇,也消灭了孙氏家族最危险的敌人;

二是和刘备联合,赤壁之战大败曹操,此后三足鼎立,只这一件事就可以说孙权在东吴的功劳远远大于他的父亲和兄长;

三是打败关羽,蜀国之后无力来犯;

四是多次击败曹氏来犯,稳固了东吴政权 。

就这几件事情来说,东吴这个大房子是孙权盖成的,他的功绩远远超过了其父和兄长 。如果这几件大事孙策有参与,而且立下大功劳,那么,孙权给孙策追谥皇帝,是可能的,但是孙策死的过早,从他前期的建功来说,和后期东吴经历的这些大事件相比,他的功劳并不足以大到可以追谥为皇帝的地步 。

孙权称帝之后,一开始给孙策追封为长沙桓王,这个谥号是非常高的,“辟土服远曰桓;克敬勤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武定四方曰桓;克亟成功曰桓;克敌服远曰桓;能成武志曰桓;壮以有力曰桓” 。(《逸周书?谥解法》)

孙策的儿子一开始被封为吴侯,孙策孙权都做过吴侯,所以吴侯这个爵位也是很高的 。而孙权的几个儿子直到孙权临死前才封王 。

孙权其后还给孙策重修大墓,派太子孙和亲自祭奠,做的其实并不算差 。

(图片:影视剧中的孙权)


孙权称帝后只追封孙坚为皇帝,却无视孙策,为何如此忘恩负义?

文章插图

所以,孙权不给孙策追谥皇帝,完全符合常理,常理就是历朝历代,除了极其特殊的情况,没有哪一个皇帝,包括刘邦,刘秀追谥自己的兄弟为皇帝,一个政权只能单支传承(特殊情况很少),不能同时有两个皇帝,那样的话,国家必然动荡混乱 。

孙策为奠定江东基业立下大功不错,但是他所奠定的只是个雏形而已,孙策200年去世,孙权229年称帝,这中间整整隔着29年,这29年也是东吴政权建立稳固的时期,孙策已经没有参与了,是孙权拼搏的成果,所以,即便按照功劳来说,孙策远远没达到可以追谥为皇帝的地步 。

至于说孙策把江东交给孙权,如果那个时候的江东已经有了一个政权的雏形,那么,孙权应该给他兄长一个名分,但实际情况是,江东当时远远称不上是一个“政权”,孙策也只是一个太守,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 。

晋代史学家孙盛对孙权不追谥孙策有一段专门的评述:“夫正本定名,为国之大防;杜绝疑贰,消衅之良谟 。是故鲁隐矜义,终致羽父之祸;宋宣怀仁,卒有殇公之哀 。皆心存小善,而不达经纶之图;求誉当年,而不思贻厥之谋 。可谓轻千乘之国,蹈道则未也 。孙氏因扰攘之际,得奋其纵横之志,业非积德之基,邦无磐石之固,势一则禄祚可终,情乖则祸乱尘起,安可不防微于未兆,虑难于将来?壮哉!策为首事之君,有吴开国之主;将相在列,皆其旧也,而嗣子弱劣,析薪弗荷,奉之则鲁桓、田巿之难作,崇之则与夷、子冯之祸兴 。是以正名定本,使贵贱殊邈,然后国无陵肆之责,后嗣罔猜忌之嫌,群情绝异端之论,不逞杜觊觎之心;于情虽违,于事虽俭,至于括囊远图,永保维城,可谓为之于其未有,治之于其未乱者也 。”

其他网友观点

这件事其实反应出孙权性格的一个特点,就是过于凉薄,苛刻,孙权皇帝做的不错,但是不是一个厚道的君主 。

孙权的凉薄前人已经有了非议,他不仅对于他的哥哥孙策凉薄,他对功臣一样是卸磨杀驴,包括我们熟知的“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中的两位奠基重臣张昭以及周瑜 。

孙权称帝后只追封孙坚为皇帝,却无视孙策,为何如此忘恩负义?

文章插图

小编认为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对孙权薄待兄长批评得最好,孙氏能够割据江东都是孙策打的基础,但是孙权称帝后,没有给哥哥上皇帝尊号,孙策的嫡子才给了个侯爵的位置,从道理上有点说不过去了 。

“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而权尊祟未至,子止侯爵,于义俭矣 。

张昭对于孙氏政权立有大功,孙策去世前嘱咐张昭说:如果孙权不行,你就自己做主,带着队伍向西走回到以前的地盘,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可见张昭在当时孙氏政权的重要地位 。

“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 。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 。”

孙策死后,孙权年少,多亏张昭居中调度,维护江东安定,虽然曾经劝过孙权投降,但当时曹操横扫天下,吞并荆州,风头正劲,赞成投降的原也不是只有张昭一个人 。等到孙权称帝之后,孙权嫌弃张昭顽固,爱提意见,拒绝认命众望所归的张昭做丞相,甚至因为言语冲突派人用土堵住张昭的门,看见张昭不道歉甚至下令放火烧张昭的家,张昭晚年知道自己不受待见,逐渐淡出了政坛,在家编书避祸 。

孙权称帝后只追封孙坚为皇帝,却无视孙策,为何如此忘恩负义?

文章插图

周瑜的功劳咱们在这里不用摆出来了,没有赤壁之战,孙权绝对当不了皇帝,但是周瑜的子孙在孙权手里都没有受到重用,虽然都娶了孙氏的公主,但是孙权连个能传下去的侯爵都没有给他们 。

孙权称帝后只追封孙坚为皇帝,却无视孙策,为何如此忘恩负义?

文章插图

包括曾经火烧连营,把刘玄德烧的鬼哭狼嚎,一名呜呼的陆逊,因为维护太子孙登被逼死 。

有人说孙权之所以没有给孙策封王,是担心孙策的儿子孙绍享有皇位继承权,这就是孙权自私的地方 。因为江东不是孙权之父孙坚拿下来的,是小霸王孙策自己打下来的,从政权传承上来讲,追封孙坚为皇帝反而没有追封孙策为皇帝合理 。而孙绍不但应该享有继承权,排位还应该在孙权的儿子前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