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的发展史 病毒:普通生物学上给它的定义是"一种严格在活细胞内寄生、非细胞型的感染介质(因子) , 成熟的胞外病毒颗粒称为病毒粒子 。"那么 , 人们又是什么时候开始注意到病毒的研究 , 并最终给出一个完整的定义的呢?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讲的主要内容:病毒的发展史 。
文章图片
cdna是什么(cdna是dsdna还是ssdna)
最先对病毒引起注意的应该是爱德华.琴那 , 一名英国医生 。当时天花在欧洲广泛流行 , 18世纪死于此病者达1.5亿以上 , 连法国一位国王也未能幸免 。琴那立志解决这一医学难题 。经过20多年刻苦研究 , 终于证实对人接种牛痘疫苗 , 能使得人获得对天花的永久免疫力 , 挽救了无数生命 。他的成功还为人类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免疫学 , 他是在科学基础上征服传染病的先驱 。的确 , 琴那作为免疫学之父和天花的终结者 , 虽然没有意识到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 , 但他是第一个接近病毒的人 , 这也是人类征服病毒的一个里程碑 。
然后是病毒学之父:俄国的伊万洛夫斯基 。他在研究烟草花叶病的病因时 , 推想这种病是由细菌引起的 。他将患有花叶病的烟草榨出汁液 , 用能将细菌滤去的过滤器进行过滤 , 再用过滤后的汁液去感染正常的烟叶 , 结果发现正常的烟叶还能患病 。这表明烟草花叶病是由比细菌还小的病原体引起的 , 他把这种病原体叫做"滤过性病毒" 。后来 , 科学家莱福勒和弗洛施在研究动物的口蹄疫时 , 证明了口蹄疫也是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 。也就是说伊万洛夫斯基是世界上第一位发现病毒的人 , 被后人誉为"病毒学之父" 。伊万洛夫斯基的研究让我们离病毒又近了一步 。
贝杰林克 , 被认为是病毒学的开创者 , 他在1898年通过过滤实验证明烟草花叶病的病原体比细菌还要细小 , 并因此推论出病毒的存在 。他把这种病原体命名为"virus" 。他主张病毒是一种液体 , 但后来美国化学家斯坦利证明了病毒其实是颗粒 。病毒的神秘面纱即将被揭开 。
费力克斯.徳赫雷尔法国的一位军医 。当时城外的部队发生了痢疾 , 他从病人那里得到了一些痢疾杆菌进行培养 。部分培养皿都被完全覆盖 , 而有些培养皿却有一些空斑 , 这让他想到会不会是一种颗粒状病毒 , 可以感染细菌 。同时根据噬斑的数目 , 可以判断病毒的数目 。徳赫雷尔为后人提供了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 。他的贡献远不止这些 , 他的工作揭开了现代病毒研究学的序幕 。他致力于推动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医学上的运用 , 然而 , 在当时并没有多少人赞同他的看法 。但是 , 时间会证明一切 。
基础病毒学给病毒的定义是:病毒是一种无生长 , 无分裂 , 无蛋白质合成的成套"机器" , 但依靠宿主合成必要组分以组装成颗粒状的亚显微的胞内绝对寄生生物 。
没错 , 现代病毒学的研究都是我们站在前人的基础上取得的成就 。德国工程师恩斯特.鲁斯卡和马克思.克罗尔发明了电子显微镜 , 使得我们首次得到了病毒形态的照片 。1935年 , 美国生物化学家和病毒学家温德尔.梅雷迪斯.斯坦利发现烟草花叶病毒大部分是由蛋白质所组成的 , 并得到病毒晶体 。第一张病毒的X射线衍射照片是由Bernal和Fankuchen于1941年所拍摄的 。1955年 , 通过对病毒的衍射照片的分析 , 罗琳莎.富兰克林揭示了病毒的整体结构 。1965年 , 霍华德.马丁.特明发现并描述了第一种逆转录病毒;这类病毒将RNA逆转录为DNA的关键酶 , 逆转录酶在1970年由霍华德.特明和戴维.巴尔的摩分别独立鉴定出来 。1983年 , 法国巴斯德研究院的吕克.蒙塔尼和他的同事弗朗索瓦斯首次分离得到了一种逆转录病毒 , 也就是现在世人皆知的艾滋病毒(HIV) 。08年的诺贝尔奖就给了三位研究逆转录病毒的科学家 ,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Harald zur Husen因发现人类乳突淋瘤病毒(HPV)导致子宫颈癌而获奖;法国两位科学家 , 巴斯德研究所病毒学系逆转录病毒感染调控小组的Francoise Barre-Sinouss和巴黎世界艾滋病研究与预防基金会的Luc Montagnier因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获奖 。